close

20171102-09.jpg

2017漂流木藝術節在桃園的風禾公園,援引此蘊意豐富的概念,以「園中之園」作為命題,開展交會自然與人文的探索與想像。此次邀請自俄國、匈牙利、日本、韓國和臺灣共八組的藝術家們,將利用出自森林、隨水而來的漂流木,進行對話自然的裝置藝術。

 

風禾公園,小橋流水,傍晚溜狗散步運動者多,

漂流木裝置藝術不只白天可欣賞,入夜打光之後呈現另一種美

這次無法等到點燈,也許下次再來拍

20171102-01.jpg

20171102-02.jpg

20171102-03.jpg

我沿著公園裡的流水散步

風起,垂柳飄搖

20171102-04.jpg

魚兒逍遙游

20171102-05.jpg

順著流水走到底,廣場中有三件裝置藝術

20171102-06.jpg

我很喜歡這件作品--象牙塔

20171102-07.jpg

俄羅斯藝術家  波利斯基創作。作品--象牙塔

波利斯基,現居莫斯科近郊的尼古拉萊尼維茨,2008年曾代表俄國參加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他的作品常是量體驚人、規模宏偉,每每震撼人們的視覺印象,更衝擊人們的身體感官。

20171102-08.jpg

20171102-09.jpg

 

20171102-10.jpg

20171102-11.jpg

日本藝術家 伊東敏光
作品--漂流木飛機--飛行森林

1959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的藝術家伊東敏光,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科雕塑系研究所。
伊東敏光特別專注於風景的構築,飛機、山岩、有時也涵蓋建物,為其中常見的組成元素;而貼近於自然風景的木頭與石頭等自然材料,是他最主要的創作用材。

20171102-12.jpg

飛機機翼上有建築物,還有停機坪,像是桃園機場

創作理念:
本來,樹木是朝天空伸展,而它們的根則長在土裡。然而,漂流木卻是由一棵落在水中的樹木開始,在水中漂流,它的旅程決定了它最終的形狀。
為了桃園國際漂流木藝術節,我將使用漂流木製作一架要飛上青天的飛機。機身和機翼的上部將呈現在桃園可以見到的森林、樹木和河流。在這個計畫中,漂流木的旅程將持續地從森林到河流、從河流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

 

20171102-13.jpg

這作品遠觀像蝸牛,也像恐龍-長頸龍

20171102-14.jpg

韓國藝術家 朴奉伎
1965年生於南韓慶尚南道的朴奉伎,先是於韓國國立昌原大學美術系學習雕塑,後於中安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他屢次受邀參加國際藝術活動,陽光、土壤、水滴……,這類自然環境的基本要素,經常是他所關注並思考的對象,他的創作往往存在一種人與自然合一的懷想。

作品--呼吸
創作理念: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呼吸也牽涉到循環與和諧。
我計畫創造一個兒童的遊樂空間。我認為孩子們充滿喜悅的好奇心和健康的想像力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土地上生長的樹木到了海裡。來自海洋的樹木。被海推動的漂流木。接連的漂流木形成地面上大量的有機體。
人們可以想像和感受作品的內部及外部。
我期盼孩子的心靈和想像力能成為秘境中的水流,帶著和諧友好流向世界。

 

20171102-15.jpg

樹林裡漫步,散發著木頭香,

這個"人"原始的可愛

20171102-16.jpg

這隻鳥頂著一位婦女....

20171102-17.jpg

這一系列森林漫步的作品是臺灣藝術家 「眼蟲計畫」:呂沐芢(拉馬默提司)+焦聖偉 的創作

作品--森林漫遊記事
創作理念:
從自然而來又漫遊回到自然
 眼蟲計畫是由兩位創作者組成,在共同創作中保持即興的精神。這件作品使用漂流木作為材料,而漂流木的生命週期──從自然中誕生,被大地滋養,成長為材,然後遭遇戲劇性的轉變,經過漫長的漂流,再回到土地上,是一部漫長的故事。我們將自然反映在我們的作品中,將動物和人像的造型堆疊成柱狀,讓自我與動植物作為一體的造型,而人在這些動植物造型中,是支撐的一環。
漫步在樹林之間,錯落於樹與樹之間,發掘這些堆疊累積的生命之柱,這是漂流木的漫遊記事,也是我們在恆常自然裡的漫遊記事。

 

20171102-18.jpg

巨大的碗,以木頭編織

20171102-19.jpg

可以進去體驗

臺灣藝術家 王文志
王文志,出生於嘉義,曾代表臺灣參加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並多次受邀參加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新瀉「水土藝術祭」,創作大型裝置藝術,備受國際藝壇矚目。

作品--天皿
創作理念:
此作以樹根盤據大地為創作發想,探討山川大地庇護的原始情形。
利用樹枝編織手法,構成一個巨型鏤空的大樹底盤。它仰望上空,既像是一個巨大的器皿,承接老天爺所有賜贈恩澤,又猶似一個大型的載物,象徵某種祭典儀式,感謝天地宇宙的所有賜予!同時,也傳達警訊:當觀眾踏入原本應是泥土包覆而滋養樹木生長的樹根底盤,得見的卻是彷彿被掏空的山林地景!
以「庇護所」的概念,此作用漂流木織起對家園土地的念思。藉此和自然同在的創作,傳達珍惜山川樹木、重視人類生態環境、重返自然的訊息,呈現美好生活的理想!

 

20171102-20.jpg

遠看像是作品穿著毛絨絨的外衣

20171102-21.jpg

其實那是竹筷子

藝術家 艾若斯‧伊斯特凡
匈牙利藝術家伊斯特凡2009年獲博士學位,現為艾斯提哈伊‧克羅伊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活躍於國際藝壇,曾受邀參加許多重要的國際大展與創作營活動。近年專注於「自然藝術」(nature art),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他的創作特別關注與探討的核心。

作品--樹
創作理念:
我計畫以漂流木和筷子打造一件樹木造型的雕塑。這件大約七、八公尺高的作品,將設置在具有自然景觀的公園綠地上。
 

 

20171102-22.jpg

20171102-23.jpg

藝術家 何恆雄
何恆雄,出生於桃園縣新屋鄉,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完成藝術養成教育,後曾負笈美國芳邦大學藝術學院的研究所深造。他亦曾獲邀至重要的展館機構,像是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父紀念館等處,舉辦個展。他創作的作品除了雕塑/裝置,還跨及油畫、景觀設計、公共藝術、科技藝術等。

20171102-24.jpg

20171102-25.jpg

這是入口處的作品,相當吸引目光

20171102-26.jpg

藝術家 劉柏村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科班出身的劉柏村,作品和展歷豐富,不僅個展不斷,亦常獲邀參加國內外重要特展。他的藝術成就曾獲中山文藝獎與吳三連文藝獎兩項殊榮。
他大多以人物與植物為題,藉此提出對自然生態、空間環境或當代社會的感受與觀察。

作品--生命的意象
作品藉由漂流木生成的過程所創造的獨特形式與材質語彙為依據,利用工業機具所熔切成形的人形鋼板為基礎骨架,以雕塑建模一般的方式,將表皮斑剝的漂流木肢幹,交互堆砌於其上,以構成一股凝聚性的造形張力。而此人體意象之「英雄化」的形象、「肉身化」的表現,既揭示大自然的脆弱又展現其宏偉,猶如大自然的某種縮影或象徵。

20171102-27.jpg

整件作品有許多大小不一的人

20171102-28.jpg

20171102-29.jpg

20171102-30.jpg

我找了這個人形藝術品和這個角落

我與他一起欣賞漂流木藝術品,也看著人來人往......

 

※文中簡介擷取自官方網站

 

「園中之園」-2017桃園國際漂流木藝術節

時間:2017.10.26-11.12
地點:風禾公園(桃園市桃園區慈文路688號)

詳細資訊請上官方網站>>http://www.tidwaf.co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流浪貓。Shanz 的頭像
    流浪貓。Shanz

    流浪貓筆記本

    流浪貓。Sha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